尋找中國住宅標準化體系下的突破點,?杭州融創涌璘府
作者:建日筑聞 來源:建日筑聞

在超級規模化的需求導致資本所逐漸占據的主導地位和高周轉的要求下,住宅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標準化體系,而住宅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演變為了流程化的操作:日照、限高等限定條件與銷售貨值疊加決定規劃布局,面寬決定論主導下的戶型設計,以成本控制為量化指標的立面體系設計。

圖源網絡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我們再次介入中國典型住宅社區設計時,建筑師的職業性和專業性在設計過程中如何體現?業主是否享受到了設計的價值?建筑設計對地產住宅開發來說真的還重要嗎?筆者通過對杭州涌璘府項目的設計、建造全過程的梳理回顧,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01. 規劃策略:差異化回應周邊資源
項目位于杭州城東,用地面積18844m2,容積率2.6,綠地率30%,總計344個住戶單元,屬小規模住宅區。基地周圍環境迥異,東側和北側緊鄰主干道,噪音大,西側臨水景觀,故在規劃布局上以差異化的策略回應周邊資源。

區位圖

02. 戶型策略:面寬與資源的精準化匹配
針對中心花園的優質景觀資源和東側城市道路的負面影響,標準層平面戶型設計不以常見的一梯兩戶、兩個三開間對稱戶型,而是采用L型戶型——4開間+2.5開間的組合方式。

戶型對比
靠外部道路布置四面寬朝南,使得山墻臨路避免干擾。朝向中心花園布置側向通廳戶型,產生最大化的花園景觀界面,精準匹配戶型面寬與所處位置的資源。


03. 立面設計策略:追求平面和立面語言邏輯的一致性
L型不對稱的輪廓平面對建筑的立面設計提出了挑戰,無論是橫線條、豎線條或立面軸線對稱法則都無法匹配現有戶型形體關系。

立面剖面示意圖
因此,我們提出以片墻“面”的形式語言來化解凹凸不平的體量關系。自由、非對稱的立面樣式回應了非對稱、不規整的平面,平面和立面語言邏輯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證。



04. 立面實現策略:用窗墻體系實現幕墻效果
當地設計規范規定,住宅立面不允許使用幕墻系統。為此,我們與幕墻單位共同研發了一種類幕墻的窗體系,通俗地說,就是在土建結構上受力,外立面實現輕盈的連續玻璃幕墻效果,再根據不同的位置設計相應的構造節點。
4.1 窗系統
4.2 兩種不同位置的飄窗節點
4.3 百葉與窗交接處節點


窗系統的隱框開啟扇細節


飄窗1節點設計

飄窗2節點設


百葉與窗交接處節點設計
05. 公共空間策略:三不管地帶的一體化設計
底層架空豐富了接地層平面的公共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地范圍內的土地資源。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常因底層架空的歸屬邊界不清晰,淪為建筑、室內、景觀三不管的盲區。

在本項目中,由建筑整合室內和景觀的設計思路,建筑保證空間的連續性,地面造景交由景觀延伸,吊頂設備由室內統一設置,最后圖紙整合,實現一體化的高完成度空間。



06. 景觀策略:化整為零,通而不透
限于本項目場地狹小,平鋪直敘的設計方式只會顯得空間更逼仄。所以我們提出花園要去中心化,化整為零。通過平面曲折和高差起伏,曲徑通幽和通而不透,多層次、精致的設計形態,產生視覺上的轉換效果。

最后景觀設計單位以書法的筆觸為靈感完成了一個非常現代構成感的設計,通過一個連續的非線性折頂,勾勒出住戶的生活和社交軌跡,并串接了若干個尺度宜人的小花園。




07. 后期控制策略:深化設計,查漏補缺
在后續幾年的建造過程中我們持續深化設計,在材料選擇、節點處理、細節控制上進一步研究。

7.1 陽臺節點
陽臺外墻柱內凸,優化結構截面,結合室內窗簾盒的設置,保證陽臺的連續性。增設門套,避免陽臺涂料面的陽角轉角。設計時控制陽臺挑梁高度,保證陽臺吊頂完成面和陽臺門框等高。為了強化轉角側向大陽臺的玻璃體積感,將玻璃欄板下沿到混凝土梁外側,欄板采用******方式固定,并做局部釉面處理,遮擋混凝土截面。

陽臺平面大樣

陽臺吊頂的精細化處理

彩釉欄板節點
綜合考慮到實用性和外觀效果,兩戶陽臺之間的分戶隔斷,下半部分采用實墻,上半部分采用彩釉玻璃,實用性和私密性兼備,也保證了陽臺界面的連續性。人性化的室內防護欄板設計,將室外金屬型材窗套延伸到室內,與室內防護欄桿形成一個整體,受力構件和扶手都與窗戶劃分保持一致,同時將欄板上下都留有空隙,為住戶清潔玻璃時帶來方便。

實體欄板與玻璃結合的分戶方式

室內欄板節點

7.2 材料選擇
暖灰色的石材,以兩個不同的模數,進行錯縫劃分,豎向拼接,強化垂直感。金屬型材顏色,也做了兩種色彩區分。立面實虛交界處型材框都選用亮銀色噴涂,玻璃劃分立挺保持與玻璃一致,選用深灰色噴涂,這樣形成兩個立面層次,強化了洞口邊界的精致度。

南立面材質分析

離縫石材幕墻節點


7.3 電梯機房
在不突破限高的基礎上,通過頂層設置構架,以折板的語言將外立面幕墻延伸到設備層,將電梯機房隱藏到了立面的背后。

高層樓頂電梯房

08. 結語
誠然在國內大背景下,資本和市場的價值取向、家庭生活方式的固化、人員構成的穩定性等確實讓住宅在規劃及建筑本體設計創新上阻力重重,但我們認為在尊重了規律和事實的前提下,建筑師還是有責任保持一定的創新意識,逐步引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文化。



所謂設計的創作空間可能遠不止一個層面,從前期概念、規劃布局、空間結構、到立面形態、材料構造、技術實施,針對項目不同的條件,總有機會尋找到合適的爆發點,在限定中尋求自由。住宅產品力的迭代,一定還是需要創新力來推動實現。


項目信息
建筑師:gad · line+ studio、浙江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地址:運河東路與嚴家弄路交叉口西南側,江干區,杭州,浙江,中國
項目年份:2019
建筑面積:77078㎡
主創建筑師: 孟凡浩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